【別失去 你對世界的好奇】
問了地勤人員,才找到去Briefing Office的路。坐在Sydney的Briefing Office裡,這是我第二次operate由悉尼飛往香港的航班,看見一張張陌生的面孔,逐一跟他們say hi、介紹自己。跟飛了一年的Melbourne crew相比,Sydney crew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班底,加上我身上這套茄子制服,在Briefing Room裡顯得份外格格不入,活像一個異類。
在維記飛了一年墨爾本,和墨爾本的同事建立了很深厚的關係。記得一年前的7月,維記剛剛開始飛香港這條線,也正正是來自茄子航空我的第一次跟維記航空的他們見面。對於大部份人而言,是他們第一次飛國際航線,前往一個對他們而言、一個完全嶄新的地方-香港。
記得那時剛剛坻步、人到異鄉,每一班機,墨爾本的同事都會充滿熱情地歡迎我們,其中的熱情包含了他們對能夠可以飛香港那份興奮和雀躍,或許他們覺得,來自香港的我們也是香港的一部份吧?每次航班,我們都會討論著降落後去哪兒吃飯、明天去哪間酒樓吃點心,又或是去迪士尼或是看大佛,有時候我會盡地主之誼,充當起導遊的角色,帶他們漫遊香港。墨爾本飛香港這條航線的同事不多,短短幾個月,我似乎已經認識了所有人。每次看到crew list一個個熟悉名字,內心都會十分興奮,很放心去跟他們做同一班機。
一年後,Melbourne這個base就像一個family一樣,彼此也認識大家,彼此也熟悉大家。
當你太習慣了一個舒適的環境,你就不想或懶得去改變。面對著全新的Sydney crew,說真的,我覺得,要重新再去認識一班新的人,是一個有點累人的過程,有時我情願耍耍廢,逃回那個舒適圈,永遠跟那些見慣見熟的Melbourne crew在一起好了。但我知道,作為一個cabin crew,你的工作就是要每班機主動地去接觸不同的人;他們也許來自不同國籍、說著異國的語言,有著跟你不一樣的生活方式。
這班航班上,做完service後,我們開始打開話匣子。
他是一個法國人,曾在法國的航空做cabin crew;八年前來到澳洲,逐隻字學英文,最後遇到另一半,留了在澳洲,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。
她是一個廿五歲的悉尼女生,很喜歡唱歌,下個禮拜會去維記同政府合作舉辦的活動,在開幕時穿起維記制服唱國歌,全國電視台廣播。
他是一個香港人,18歲時用ICQ認識了現時的另一半,為愛放棄香港的一切搬到澳洲,至今已18年。
他們的故事,勾起了我的好奇,聽得我津津有味。
降落後,我們走在銅鑼灣的鬧市中,穿梭在人群中,去了吃最地道的-翠華。法國人說著法國有多危險,奉勸著我日後要去要多小心;香港人吃著鐵板椒鹽牛柳粒炒麵;悉尼女生仍然糾結在陌生的餐牌上,問我那是什麼東東芫茜蔥。他們問我住哪,我說九龍,法國人大概不知道九龍在哪,whatever。他們知道我是畫畫的,叫我回家不要畫他們,於是我回家用這篇寫了他們。我們說著笑著,吃飽飯後就去吃港澳義順吃焦糖燉蛋作甜品。吃了甜品,擁抱過後,我們便say了goodbye。
不經不覺,我已飛了三年多,我再也不是,四年前那個fresh graduate初出茅廬的小伙子。空中飛傭是個人來人往的行業,這三年間,我遇過很多人。與此同時,在我飛的期間,以前的同學,他們就事其他行業,要升職的升了職,做了manager;要開公司的開了公司,做了老闆;要結婚的結了婚,要發達的發了達。
而我,仍然在飛。
我沒有發達,我領著的,還是跟三年前一樣的薪金。
但,我游走了在世界中,不停的跟不同的人和地方相遇、道別,然後再和新的人和地點相遇、道別。我沒有因離別而感到難過,而慶幸我們曾一起的記憶,已足夠我去擁抱和回味。
我聽著不同的故事,我才發覺地平線上,原來有好多人和事,都很值得我去繼續發現。
我的好奇心,因為這份工的緣故,不停地被燃起和更新,
令我更有力量去踏遍那些我還未踏遍的角落,去認識那些我還未認識的異國人,去聽那些我未聽過的故事,
這一切
都把我的眼界擴得很闊。
我認為,無論你做什麼職業,賺多少錢,最可悲的是,每天營營役役的你,已喪失了這世界的好奇心。
今天的你,
不知你是不是只是帶著一個軀殼去生活,
你的好奇心,是否一早已被磨蝕。
但請記住,
人生本是精彩,
無論如何,
也別失去
你對世界的好奇。
「繼續尋訪 溫暖目光 收進心中 或會淡忘
火車裡公路上搖晃 將感覺流放 向著陽光」-《向著陽光》林一峰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oQfNEb-yyc